健康生活

讓健康改變生活

玻璃心如何形成:受害者心態(victim mentality)

玻璃心如何形成:受害者心態(victim mentality)

來自:健康生活 - 健康生活
發佈日期:clock.png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或特定團體,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他們。與他們相處,無論一言一行都要十分謹慎,否則會令他們不開心或感到受攻擊,此種人或許有受害者心態(victim mentality。抱此心態者,當生活中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認為自己無法控制或改變局面,怪責身邊的他人,並拒絕承擔自身的責任。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吹毛求疵、小事化大,感到生活上處處受到壓,有機會亦是「受害者」的一員。

photo-1526725702345-bdda2b97ef73.jpeg

 

「受害者」並非先天而成,此習得性行為 (learned behavior)可追溯到其童年生活。就個人因素而言,「受害者」從小發現哭鬧等行為能吸引更多注意力和關注,故此一直使用同樣的技獲得更多的好處。就成長環境而言,「受害者」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身邊的成人擔任此角色,亦有可能與父母其中一方產生互相依賴的關係(codependent relation),更甚是小時候受過創傷,尤其於性方面扮演受害人的角色 (playing the victim)除了可以避免承擔自身的責任外,更可享受其他好處。「受害者」甚至可以藉著他人的同情而操縱對方,得到自己的所需所想。


photo-1489710437720-ebb67ec84dd2.jpeg


假如發現身邊他人或是自己患有受害者心態,可以先從自己改變,再嘗試改變他人。除了可以多行善舉,幫助他人外,亦可嘗試發掘生活的小確幸或值得開心之處,善待自己,進而認清及接受自己的過去,學會承擔自身責任,才能面對將來的挑戰。

 

 

SOURCES:

1.         請承擔責任,別再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2.         The Victim Mentality – What It Is and Why You Use It

3.         23 Signs You’re Suffering From a Victim Mentality


 By iM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