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資訊

林緯遜醫生 — 長期服藥可致腸道微生態失衡 益生菌助保持腸道健康

林緯遜醫生 — 長期服藥可致腸道微生態失衡 益生菌助保持腸道健康

來自:專科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大腸癌在香港被稱為頭號殺手,早前有網台請來感染及傳染病專科林緯遜醫生來分享,讓大家了解如何預防。



主持:感染及傳染病跟腸道有甚麼關係?腸道健康、益生菌,這些又和你專科有甚麼關係?


林醫生:當你看到一個感染及傳染科醫生,你會問甚麼問題呢?現在你是問有關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在哪裏?哪你知道免疫系統是甚麼嗎?


主持:我只知道它是一個系統。


林醫生:事實上免疫系統的確並不是跟隨一個特定的器官。很多時候是說免疫系統裏面有很多細胞組成,如果只算這個免疫系統細胞組成最多是在腸,所以腸就是最大免疫器官。因此為甚麼我做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除了對付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之外,其實我最關注病人就是免疫系統,所以腸也跟我有關。



主持:所以今天找你來分享腸道的免疫系統。想問林醫生何謂免疫力?


林醫生:免疫力如果和我們的腸道有關來說,如果對於小朋友,原來在小朋友裏面有一個學說或者一個理論的英文叫Hygiene theory或者叫衞生理論。大家可能聽完都不知道是甚麼,其實是指有時太乾淨太衞生,然後有理論是原來小朋友在某程度上,要有一點接觸的環境中少許細菌。為何我們要這些細菌?是原來這些細菌特別是益菌,進入身體的腸道是可以幫助我們訓練腸道裏面的免疫細胞,去辨認好壞細菌,讓我們長大時,免疫系統就會更強健和比較敏感的疾病也會減少。

 


主持:你說這些會讓家長很敏感,因為通常都是遠離病菌,而你則說要小朋友接觸細菌,為什麼?


林醫生:其實某程度上不太錯,譬如就算是小朋友還是大人一樣。如這次疫情過去一年半,我們大量使用所謂的消毒劑,不停搓手,甚至可能有人很緊張,很害怕感染,會在家中不停使用漂白水,其實有時太乾淨也會有副作用。在零菌狀態下,我們沒有接觸任何細菌,其實對腸道未必健康,因為小朋友的免疫系統發展中,所以在小朋友情況,我就不會叫你去吃隔夜食物,但是某程度上,如果太乾淨,對個環境任何的細菌都不接觸,特別是益菌吸收是會對免疫系統的發展不是太健康。

 

當然,譬如在學校知道有人發燒,由於所謂病原體是一點微生物,我們有分為可致病性和不會致病,當然如果致病性比較高的病原體,我們也不會故意跑去接觸,不會拿來當作訓練。但在平時環境一般生活,致病性不高的細菌、環境底下的細菌,就不需要太過害怕。細菌不一定是壞的,細菌都有好細菌。

 


主持:你可以分享一下免疫系統,如果說出一個真實的病例,會有甚麼稀奇古怪可以分享?


林醫生:我作為一個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內科醫生。其實我經常開藥,不過有時候也會平衡,因為有時候開藥對病人來說未必一件好事。特別是我們關注腸道微生態,尤其是我開最多的藥是抗生素。近十年衞生局和各個地方國家都會大力說不要亂服用抗生素,而大家意識也開始加強,和以前相比之下,不會一看醫生說叫醫生直接開抗生素。但其實大家都知道在需要的時候沒辦法不服用抗生素,但如果沒有需要的時候就最好不要服用。抗生素對我們腸道健康不好。我好多時候開抗生素就會說可能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會殺死有些益菌,從而積聚了很多惡菌,抗藥性的細菌。例如很容易會肚瀉等,如果在這個情況之下,可能要補充多點益菌,讓腸道微生態好點,增加抵抗力。在對付細菌、對付病源體的能力都會好。

 


主持:有人問如果飲蒸餾水太乾淨,會不會影響免疫力?


林醫生:在香港基本上不會直接飲用水喉水。其實香港的水喉水都已經好乾淨,相對落後國家比較,通常都會怕水源就不乾淨,有時會有一點比較致病性比較高的微生物的情況就不會直接飲用。但係香港的水源相對來說是可以,在理論上就不太擔心,不過我就不太鼓勵在香港喝水喉水,但會否到極端喝蒸餾水就一定會影響免疫力,我相信有其他的途徑,你會接觸到一個環境或者益菌。

 


主持:其實口罩是否一切?除了帶口罩之外,其實還有甚麼情況之下,不會接觸到細菌?


林醫生:通常傳染病都會經過幾個途徑進入身體,最常見兩個地方是呼吸道,另一個是食道。某程度上,口都是呼吸系統的一部分,所以很容易理解。特別呼吸,空氣,腸道。我們每一天都會吃很多食物,都希望吃新鮮、健康、有營養的食物,但很多時候會吃所謂的垃圾食物,會吃很多食物添加劑。把它們全部放入去腸,腸就直接接觸這些病原體,所以除了帶口罩之外。食物的選擇其實非常重要,保持腸道健康,就不要吃食物添加劑太多,盡量吃健康,例如益生元,益生菌在腸道裏有充足的數量能保持腸道健康,免疫力自然好,就不用擔心新冠病毒或者任何病毒。

 


主持:有人問我有乙型肝炎,要長期服用抗生素和類固醇藥,可否吃益生菌強化免疫系統?」


林醫生:乙型肝炎通常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類固醇就比較少,因為正正相反。他可能有其他疾病的需要,在這樣的情況吃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或者類固醇可不可以吃益生菌呢?是可以的,它們藥物和益生菌的藥性不會相沖,其實現在我的病人,尤其是有慢性感染一定要吃抗生素,我通常都會和益生菌一同開藥。

 


訪者:我身邊的長者很多都是長期服藥者,他們可能服用了十多二十年,如糖尿藥同血管藥等。他們都會覺得我一邊吃了這麼多年藥,有時大便去得不是很暢順,其實是不是吃益生菌就對腸有幫助?而很多長者都有自己固定概念,例如我也吃了長時間藥,無緣無故要吃益生菌,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林醫生:你提及有幾個問題都關於長者的腸道健康。第一,很多時候年紀大,牙已經開始衰退,變相進食的時候會考慮很多東西,比如牙力不夠,局住很多東西不能吃,導致很多營養吸收不到。再者很多長者都會因慢性疾病,發覺有些藥物對腸道健康不好,就算吃血壓、糖尿藥也可能對腸道微生態會有干擾,因為種種的原因,應該更需要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因為醫生不想去到出現嚴重健康問題而一定要開抗生素。醫生都想長者有健康牙齒就可以吸收到各類新鮮的食物,進食膳食纖維,均衡飲食。盡量減少服用長期藥物,然後再有益生菌去幫助腸道健康,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自然抵抗力就會好。

 


主持:有觀眾問嚴重便祕,排便形狀小,胃酸、胃氣非常多,吃益生菌有沒有幫助呢?


林醫生:我看過很多病人都有傳染病或者感染病及好嚴重的癌症,進行化療等有時也會抵抗力比較差。其實我心裏最想要的效果是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坦白說不是只吃完一、兩個禮拜就會看到效果,通常都係吃一個比較長時間。不過病人回診時通常話益生菌幫到通便。所有很多時候腸胃會有幫助,雖然我心目中就不只是為了解決便祕問題,但實際都有幫助。



訪者:長者的習慣就會一盅兩件,吃藥的時候可不可以吃益生菌或者能不能用茶送藥?他們究竟要用什麼方式?


林醫生:我經常告訴我的長者病人,亦明白飲茶是中國傳統,但飲茶我真的想不到一樣健康的食物。通常茶樓的點心的澱粉質、不健康脂肪、反式脂肪含量比較多,還有膳食纖維比較少,可能青菜是茶樓唯一相對來說是比較健康。 雖然這樣說可能會令老人家不開心,不過茶不要送藥,最好用清水送藥。因為茶還是有酸性的飲料如咖啡,雖然不是所有藥都有問題,但很多時候都會影響藥物吸收。

 


主持:有觀眾問某些產品說自己有益生元,有些說有益生菌和益生元,又有些說有後生元,其實應該如何選擇?後生元又是什麼?


林醫生:總是說益生菌是細菌,細菌的名字好像有些負面,但係現在是說益菌。益生菌就大家經常都會接觸,小時候都有喝過某些產品,那麼益生元是什麼?我簡單解釋,我養菌的一些原料,細菌、好菌、益菌的食物。其實我們平時都吸收到膳食纖維,其實會有益生元,蔬果蔬菜都是比較多益生元、即是給予這個益生菌有一個好好飼養在腸道。原來醫學上面也有些學説,早就研究出知道益生菌其實好的。


到底益生菌是否一定活生生細菌?其實又有學説,益生菌未必是活生生的細菌,然後把身體的腸道裏面都能夠起到腸道健康作用,如可以製造一個屏障在腸道,令到黏膜又健康點,不會因進食垃圾食物就立即進入身體裏面造成炎症,原來就算一些所謂後生元,可以當是已死的細菌,都能起到作用,所以就醫學上這幾個概念還在發展中,但是在不同的情況都可以幫助腸道健康。

 


主持:有觀眾問他六十二歲,四年前有骨質疏鬆症3.2,吃了幾年骨質疏鬆藥之後3.4,完全沒有好轉,聽說益生菌可以幫助骨質,是否真實?


林醫生:益生菌通常最明顯幫助的是免疫系統,一些敏感疾病可能幫到。腸胃一些疾病就特別會有幫助,如果腸胃有改善,膳食方面自然會吸收更多,特別鈣質會因而改善,間接幫助骨質上升。當然你會問益生菌就可以一定可以幫到解決到骨質疏鬆問題?當然就未必。因為骨質疏鬆有很多的成因是可能跟你本身年紀、荷爾蒙流失或者有沒有做運動及有沒有其他慢性疾病等種種原因也會影響到個骨質流失,可能你要針對性去看醫生或者去針對性的骨質疏鬆治療,可以幫助骨質密度上升。

 


主持:有觀眾問市面上有大量的益生菌產品,該怎樣選擇?你作為醫生,你也會開益生菌給病人,你又如何判斷該益生菌是合適病人?


林醫生:益生菌在香港或者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屬於一般藥物被管制的產品,所以我自身用藥物很多時候就會翻查研究報告或國際指引,而我如何選擇益生菌呢?通常我自己會喜歡有大學研究,始終醫生都會習慣看研究科學實證。如果有大學研究的數據去支持的時候,特別針對亞洲人的配方,當有不同的選擇就因應益生菌的品種和數量,其實留意更多就會發覺產品包裝都有提供有關資訊。

 


主持:有觀眾問如果有腸易激綜合症可以直接吃益生菌嗎?


林醫生:這個在以前是一個相對罕有的一個病徵,而近年就愈來愈多有一個的病徵,而吃益生菌其中一個幫助敏感、免疫系統、腸胃,原來其中一個腸胃特別會幫到這種相應的綜合症。其實他是腸胃發炎的狀況,簡單說就是如果在益生菌存在的時候就改善到那個炎症效果,那麼病症很多時候可能肚屙,屙血都可以改善這些病症。



訪者:很多長者覺得早晚吃6粒、8粒藥各種藥物,那麼吃完益生菌再吃藥是否會相沖,而吃益生菌的時間又應該在甚麼時段吃?


林醫生:剛才也提及了細菌名字感覺是負面,但是現在是說益菌,所以就不需要擔心和藥有沒有相沖。如果長者有很多藥,他們可以跟醫生討論可否分時段吃,雖然有些藥物例如血壓和糖尿可能固定時間服用,但其他藥物可以詢問醫生可否搬到其他時間,相對負擔比較少。

 


主持:有觀眾問為什麼我跟足指示吃了益生菌一個星期,但沒有效果?


林醫生:你可以當其實是一輩子的事。其實改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間中吃益生菌、益生元,但係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也要改變,不能夠完全依賴益生菌。當然也需要時間去發揮,生活習慣也要改變,需要持久進行。

 


主持:有觀眾問長者吞嚥不太好,益生菌可不可以拆開膠囊,如果不可以又怎樣選擇益生菌?


林醫生:一般藥物有膠囊通常都存在本身的作用,所以理論上大部分我都不鼓勵拆開膠囊的藥粉倒出來服用,很多時候會影響吸收或者其他效率。

 


主持:有觀眾問現在有很多益生元產品,其實我們是否要吃光呢?有沒有一些在日常生活都可以吸收到對腸道有幫助?


林醫生:其實剛都提及過,益生元大部分是以膳食纖維為主,因為膳食纖維會幫助腸道的粘膜亦都幫到益生菌的健康成長。而都有自然的產品也會有一個益生菌的存在,如乳酪就會有益生菌。


當然相對來說就比較難完全吸收,加上乳酪有時相對比較甜亦都不是每人都能接受到,即奶製品的情況。但是不是說日常生活吸收不到,而是很多時都不足夠。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