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科普醫學百科

高燒唔退可能係川崎病? 隨時有心臟問題影響小朋友成世 媽媽們點應對?

高燒唔退可能係川崎病? 隨時有心臟問題影響小朋友成世 媽媽們點應對?

來自:醫療百科 - 醫療百科
發佈日期:clock.png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稱川崎氏症或黏膜皮膚淋巴腺综合症,據說由日本人川崎富作醫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首度報告相關病例而得名,是一種持續發燒及全身血管發炎的疾病,常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病因目前尚不明朗,可能是自體免疫系統作用的反應,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症狀包括持續發燒五天以上、全身或四肢出現皮膚疹、結膜充血及發紅、頸部單側或雙側淋巴結腫大,眼紅及嘴唇紅腫等。症狀持續數週數月或進入第二階段後,可能會出現手腳大範圍脫皮、關節疼痛、腹瀉或嘔吐等情況,雖然進入第三階段後有關症狀可能會減退,但部分患者也有機會在之後的1-2年間,併發心臟發炎、心跳過急、血栓、心肌梗塞及冠狀動脈瘤等病症。


川崎病的症狀

川崎病的症狀可分為三個階段,但症狀有可能不會同時出現或全部出現:


第一階段:

-高燒持續5天或以上

-雙眼眼白充血(結膜炎),但無眼部分泌物

-身體出現皮膚疹或不同形態的紅疹

-嘴唇發紅乾裂及舌頭紅腫(草莓舌)

-手掌及腳掌發紅及腫脹

-頸部或其他部位淋巴腺體出現腫脹


第二階段:

-手腳脫皮

-關節疼痛

-肚痛、腹瀉及嘔吐


第三階段:

進入第三階段後,以上症狀會逐漸消退,但數月至兩三年內,可能會併發心臟發炎、心跳急促、血栓、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瘤等病症。


川崎病的診斷:

由於目前川崎病尚無單一有效的檢測方式,因此較難被確診,醫生需透過臨床表徵、尿液檢查、血液檢查,或超聲波心電圖檢查,才可診斷和評估川崎病。


川崎病的治療:

家長們無須過份憂心,若及早發現子女患上川崎病並盡快醫治,一般均可痊愈。醫生會處方丙種球蛋白的靜脈注射及亞士匹靈,大部分患者在服用後便會退燒及減退炎症,部分患者則可能要注射兩至三次丙種球蛋白才能康復,患上冠狀動脈血管瘤的機會亦將低於5%,但若過遲診治,日後患上冠狀動脈瘤的機會便會大大增高,往後若發現冠狀動脈瘤或嚴重病變,亦可能要終身覆診及服用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藥,甚至抗凝血劑(薄血藥) 等。雖然,川崎病一般很少復發,但由於影響心臟的後遺症可能於多年後才出現,因此建議患者康復後定期進行心臟檢查,以策安全。


預防川崎病:

暫時並沒有預防川崎病的方法。兒童若得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通常會在數星期內康復。大多數人並不會因此疾病而出現進一步或永久性的問題。 但是,患有川崎病的人中仍有約1-3%的機會復發。若患者發現冠狀動脈瘤或嚴重病變,更需要接受長時間的評估和治療。因此,對於連續數日高燒不退的嬰幼兒,父母應持續觀察子女有否眼紅、嘴唇紅腫﹑草莓舌﹑皮膚紅疹等症狀,及早送醫及診斷是否患有川崎病,患者亦要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從而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