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讓健康改變生活

產後抑鬱有跡可尋 - 媽媽產後情緒問題要關注!

產後抑鬱有跡可尋 - 媽媽產後情緒問題要關注!

來自:健康生活 - 健康生活
發佈日期:clock.png


媽媽懷胎十月,辛苦把BB生下來,還要同時面對不同問題,如健康、照顧BB等,其中約有50%媽媽在分娩後3至6天內會有產後憂傷情形,如情緒低落、失眠、啜泣、易怒等,如情況持續並惡化,就可能患上產後抑鬱症。


這些情况可能與生育後的荷爾蒙變化,或未適應初生BB的照顧及壓力有關,例如部分媽媽發現即使準備充足,但生育後情况與預期有很大落差,或家人爭相幫忙照顧BB等,都會影響媽媽情緒。其實只要多與親友溝通分享,通常數天至一個月情緒就會平復。



產後抑鬱主要徵狀

  • 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例如感到沮喪、空虛、絕望、無故哭泣

  • 對各種事物失去興趣

  • 食慾不振

  • 失眠

  • 經常感到疲倦、缺乏動力

  • 難以集中精神

  • 自責內疚,感到一無是處

  • 不時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念頭


(註: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把產後抑鬱定義為分娩後的抑鬱病症,並在一周至一個月內病發,但大部分專家把發病時間定為產後一年內。)



約一至兩成產後婦女憂鬱情緒會持續,並出現抑鬱的徵狀,可能會經常哭泣、容易發脾氣、食慾不振、反應遲鈍、自責、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等,嚴重甚至可能會作出傷害自己及BB的行為。因此一旦發現身邊婦女出現以下產後抑鬱徵狀,並已持續多於兩星期及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科醫生或臨牀心理學家的評估及跟進。


精神科專科醫生提醒,若不及早治療,除了影響媽媽本身,嚴重的甚至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極大影響。







給媽媽和家人的建議


產後抑鬱症媽媽,可注意以下有助康復的方法:


  • 爭取充足睡眠和休息

  • 均衡飲食,無胃口也要少食多餐,戒煙酒咖啡

  • 持之以恆做運動,尤其帶氧運動,出外散步亦可

  • 嘗試向人傾訴,紓緩壓力之餘也讓別人了解你

  • 接受實質的幫忙,不管是家務還是照顧嬰孩

  • 主動向經驗豐富的母親或長輩請教育兒問題

  • 安排時間做喜歡和輕鬆的事情,如看書、聽音樂、美容等

  • 跟朋友保持聯絡及約會

  • 毋須要求自己做一個完美的母親,多肯定自己

  • 尋求母嬰健康院、政府或非牟利社福機構的醫療、輔導及支援小組服務


至於媽媽的家人,須體諒媽媽產後抑鬱期間情緒不穩、煩躁易哭或冷漠疏離的態度,多表達讚賞和鼓勵,並幫助分擔家務及照顧BB,讓媽媽有私人空間,使身心休養生息。同時,家人須配合治療,陪伴覆診,提醒按時吃藥,及知會醫護人員患者的病況和進度。







預防產後抑鬱症


雖然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高達10%至20%,但妥善的計劃和適當的準備可以大大減低病發的機會:


  • 計劃生育,因為意外懷孕令壓力倍增

  • 在經濟、居住環境各方面早作安排

  • 參加產前預備課程,認識生產過程、產後護理、育嬰知識及分娩前後生理和情緒的變化

  • 生產前後避免搬家、轉工等重大生活轉變

  • 產後要有足夠休息,避免操勞,可爭取小睡,預先準備母乳或讓家人夜間照顧嬰孩

  • 請長輩或傭工陪月,分配家務和育嬰工作

  • 安排親友臨時托嬰,和伴侶或朋友出外消遣娛樂

  • 儘管仍未重拾性愛的興趣,也可嘗試和伴侶有親密的時刻,如擁抱、親吻等

  • 丈夫宜多理解生育可能遇到的問題,主動關心和協助太太

  • 認識其他有BB的夫婦,並保持聯絡,增加支援網絡


若媽媽曾患抑鬱症,應在懷孕後盡早知會醫生,作評估和跟進,降低生產前後復發的風險。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