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讓健康改變生活

慎選食油!50款樣本逾9成檢出有害污染物 近6成含基因致癌物 好壞脂肪酸比例及營養值要瞭解

慎選食油!50款樣本逾9成檢出有害污染物 近6成含基因致癌物 好壞脂肪酸比例及營養值要瞭解

來自:健康生活 - 健康生活
發佈日期:clock.png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食油是廚房必備的烹調食材之一。不少下廚人士甚至講究以不同食油烹調不同的料理。消費者委員會測試50款食油,結果發現有47款(94%)食油樣本檢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4成(20款)檢出3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值得關注的是,近6成(29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2款樣本的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另有2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其中1款的檢出量亦超出歐盟標準;此外,有1款樣本的塑化劑檢出量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總括而言,測試中只有3款樣本,完全沒有檢出污染物,情況雖不理想,但卻顯示,在生產食油過程中,要做到不含污染物並非不可能。鑑於食油是每日烹調必備的食材,生產商有責任確保食油的品質和安全,和避免含有有害的污染物,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此外,測試中各食油樣本,對健康有益及有害的不同脂肪酸的比例亦各有差異,消委會建議消費者選用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且反式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食油,烹調時亦應須注意不同食油的煙點,避免釋出大量油煙,影響健康。


此外,測試發現有8款樣本檢測出的營養素含量,與標示值的差距超出規定容忍限(20%),最嚴重1款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與標示值相差逾85%。消委會敦促生產商從速糾正標籤內容的誤差,為消費者提供準確的資訊。


消委會從超市及百貨公司的食品部搜集了50款常見的食油樣本,涵蓋13類別,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測試項目涵蓋各樣本的食物安全及營養素含量,並比較其營養標籤的準確度。



6成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或有害污染物

部分食油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高溫加工處理,在脫臭加工過程中會產生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研究顯示3-MCPDE和GE在腸道水解後,會分別釋出有毒的3-MCPD和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動物實驗證實,長期攝入過量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消委會曾於2017年測試10類食油,合共60款樣本,當時分別有7成(42款)樣本檢出3-MCPD,以及77%(46款)樣本檢出環氧丙醇。是次檢測的表現與2017年的結果相比,雖略有改善,但仍有約6成樣本分別檢出3-MCPD(30款)和環氧丙醇(29款)。


測試結果顯示,樣本間的3-MCPD或環氧丙醇的含量差距極大。以每公斤計算,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的最低(100微克)及最高(2,000微克)含量可相差19倍,其中1款椰子油和1款花生油,分別檢出1,100微克和2,000微克環氧丙醇,超出歐盟標準的每公斤1,000微克。而有害污染物3-MCPD的最低(130微克)和最高(1,900微克)含量,亦相差逾13倍;含量最高的為1款調和油,惟未有超出歐盟標準,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初榨橄欖油及冷壓油是以機械方法壓榨製成,理論上在生產過程中不會使用高溫和其他化學物,不應含有3-MCPD和環氧丙醇。歐盟法例亦指出初榨橄欖油不含縮水甘油脂肪酸酯、3-MCPD及其脂肪酸酯。然而,是次測試發現,1款初榨油橄欖油和2款聲稱冷壓生產的茶花籽油樣本,同時檢出3-MCPD和環氧丙醇,雖然檢出量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但產品有機會曾經高溫處理,或受到非冷壓油污染,當中可能涉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相關資料已轉交海關跟進。


測試亦發現2款樣本含有屬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其中1款粟米油的檢出量(每公斤2.1微克)輕微超過歐盟標準(每公斤2.0微克)。


此外,測試發現約7成(35款)樣本檢出塑化劑,這與2017年的百分比結果相若。然而,當年有5款樣本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而是次測試則只有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樣本超標,情況有所改善。


不同食油類別脂肪酸比例及煙點各異

烹調除了講究色香味俱全外,還要注意健康,消費者選用食油時,宜全面考慮其營養值。雖然是次檢測的13個樣本組別中,部分只有1至3款樣本,未能全面代表市場其他於該組別的類似產品,然而,各食油組別的相關營養值對消費者選用食油時亦具參考作用。


食油中的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並有助控制體內好、壞膽固醇的水平。以每100克計算,測試中,以茶花籽油、橄欖油和特級初榨橄欖油3個組別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至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則以葡萄籽油、粟米油2個組別及大豆油樣本為最高。


若以每100克計算,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含量樣本屬1款花生油(74.8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1.0克),兩者相差約74倍;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1款葡萄籽油(64.3克),而最低是1款椰子油(0.6克),相差達106倍。消委會提醒,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益,但它仍屬脂肪,長期過量攝入可令體重增加。


椰子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營養值一直具爭議性,是次測試顯示椰子油不論在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均為各組別中最低(3.8克及2.0克);儘管不含反式脂肪酸,其飽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卻是眾多組別中最高(86.8克)。


飽和脂肪酸含量方面,以平均每100克計算,緊隨椰子油的,分別為調和油及米糠油;而含量最低的組別,是芥花籽油和葵花籽油。各樣本中含量最高(87.8克,1款椰子油)及最低(6.2克,1款芥花籽油)相差約13倍。


消委會提醒,應減少攝入含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避免令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增加。其中反式脂肪酸更會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對健康影響比飽和脂肪酸更大。測試中除椰子油外,特級初榨橄欖油組別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接近0,以每100克計算,14款樣本中只有1款檢出微量(0.1克)反式脂肪酸;而橄欖油、牛油果油,以及芥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含量亦較低;反之,平均含量較高的分別為大豆油樣本、葡萄籽油和粟米油組別。全部樣本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樣本,分別為1款粟米油和1款大豆油(1.0克)。


高溫煎炸食物時,消費者應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油,因為它在高溫下較穩定;若選低煙點食油進行高溫烹調,會釋出大量油煙,長期吸入會影響健康。是次測試中,有26款不同類別的食油的煙點均等於或高於200°C,較適合高溫油炸或烘焗;而低於180°C亦有7款,適合較低溫的烹調方法,例如製作沙津。消委會建議,無論選用任何種類的食油,都應該減少以高溫多油的方法烹調食物,以保障健康。


測試中,有8款食油樣本所標示的營養素含量與測試結果的差距不符規定,情況令人關注。當中分別有1款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和1款樣本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以及4款樣本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與標示值的差距超出2成以上,超過食安中心《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的規管容忍限;差距最嚴重的是1款葵花籽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其標籤標示每100克含62.6克,但測試結果卻只有9克,兩者相差85.7%。


測試結果亦顯示,2款樣本的反式脂肪酸不符合其標籤上標示為「0」的指標;另有1款樣本的營養標籤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及1款由菜籽油及花生油混合而成的調和油,菜籽油排在成分表的第一位,但產品名稱上卻只顯示「花生」,消費者有機會因產品名稱而購買了與其成分比重不符的產品。消委會已將有關測試結果轉交食安中心跟進。消委會促請業界標明調和油內不同食油或脂肪酸的分量或比重,讓消費者能掌握更多有用的產品資料。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擇食油除了須留意包裝上的資料,和揀選營養值較高的產品外,亦可適時轉換食油種類,以吸收均衡營養。另外,可使用不粘煎鍋煮食,並減少食油用量,和盡量縮短高溫烹調的時間,減少油煙產生。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健康資訊

------------------------------------

歡迎讀者分享健康資訊、留言及分享貼文,下載iMeddy App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meddy.client&hl=en_US&gl=US


IOS: apps.apple.com/hk/app/imeddy/id150787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