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科普醫學百科

水痘

水痘

來自:醫療百科
發佈日期:clock.png

1.病原體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雖然幾乎所有人於感染水痘後都會終身免疫,但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於人體內,並可在多年後復發引致「帶狀疱疹」,俗稱「生蛇」。

 

2.病徵

 

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和痕癢的紅疹。

紅疹大概於5天內陸續出現,最初出現於身軀,然後向面部和四肢散佈。

這些紅疹先是扁平,及後形成突起的豆狀小水疱,小水疱維持約3 4天,然後變乾、結痂。

患者通常約於2 4星期內痊癒。

曾接種水痘疫苗者仍可能感染水痘(稱「突破感染」)。其症狀通常較為輕微或較不典型,水疱數目亦較少,紅疹通常以斑丘疹為主而非水疱,病程通常比未有接種疫苗者較短。

 

3.傳播途徑

水痘可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播。

亦可經由直接或間接接觸水痘或帶狀疱疹患者帶有病原體之水疱液、黏膜分泌物而傳播。

潛伏期

 

10 21天,通常14 16

 

4.傳染期 

 

通常由患者出疹前1 2天,至所有小水疱變乾。水痘的傳染性極高,尤其是在患者出疹的初期。

 

5.併發症

 

水痘屬於輕微疾病,並會自行痊癒。不過,有部分患者的傷口可能會出現細菌感染。抵抗力弱的人士和孕婦,患上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和腦炎的機會較高。初生嬰兒若染上水痘,病情會較嚴重,甚至危及性命。婦女在懷孕初期若染上水痘,可能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缺陷。

 

5.治理方法

 

諮詢醫生有助了解病情;並遵從醫生的建議使用藥物(如退燒和止癢藥物),以紓緩病徵。

如出現發燒,應多喝開水和多休息。


睡眠時可穿上清潔的棉手套,以免抓破小水疱而引致皮膚發炎及留下疤痕。

應避免與孕婦和抵抗力弱的人士接觸。

患上水痘的兒童不應返回學校/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幼兒中心,應留在家中直至所有小水疱變乾(通常在紅疹出現約1星期後),以免把病毒傳染給校內其他同學。

家長須留心觀察兒童的病情。如出現持續發燒、拒絕進食、嘔吐或嗜睡等病徵,應及早求診。

家長亦要小心觀察家中其他兒童,是否出現水痘的病徵。

預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洗最少20秒,其後用抺手紙或乾手機弄乾。當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用含70 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當出現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定期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 1 99 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 5.25% 漂白水與 99 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 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 49 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 1 5.25% 漂白水與 49 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 ,待15 30分鐘後, 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免疫接種

 

現時已有疫苗預防此病,約9成接種疫苗的人士都可以產生免疫能力。

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兒童接種共兩劑含水痘的疫苗。(請參閱「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家長可向家庭醫生或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查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