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為您資訊一切關於醫療的問題

世界哮喘日502   港患者逾40萬 嚴重哮喘死亡率更高   三大策略防悲劇發生

世界哮喘日502 港患者逾40萬 嚴重哮喘死亡率更高 三大策略防悲劇發生

來自:醫療資訊 - 醫療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5月2日為世界哮喘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有 2.62 億人受哮喘(Asthma)影響,估計現時香港哮喘患者逾40萬人。每年平均有70至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有20至30人正值精壯之年(15至44歲)。


哮喘與遺傳和環境關連誘發因素多


香港醫護聯盟對應世界哮喘日502,今天舉辦記者招待會,期望能讓大眾加深認識該病症及嚴重哮喘的風險,避免悲劇發生。會上首先由呼吸系統科專科石嵐軒醫生講解哮喘的相關資訊,他指哮喘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約10%兒童及5%成人曾出現哮喘的病徵。「2019年全球約2.62億人有哮喘問題,當中46.1萬人死亡;在哮喘總人群中,有5%至10% 為嚴重哮喘。哮喘即是過敏性支氣管長期發炎,症狀包括持續或反覆咳嗽,尤其於晚間、季節轉變、感冒時或運動後出現;氣喘、呼吸困難、喘鳴,即係呼吸時發出的『牽牽聲』,以及胸口有壓迫感。」


有數據顯示哮喘與遺傳和環境有關連,而誘發因素十分多,包括致敏原(例如塵蟎或蟑螂的排泄物、動物毛髮、花粉、霉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情緒不穩(例如過度興奮、緊張)及劇烈運動等。至於患哮喘的風險因素,則有遺傳性過敏症、氣管高度敏感、性別(成人哮喘中的女性和兒童哮喘中的男性)、種族(與種族特定遺傳變異相關的易感性)、經濟劣勢6、室內/室外過敏原、污染(如PM2.5),而肥胖、職業、吸煙及呼吸道感染/鼻炎,更是嚴重哮喘的主要風險因素。


石嵐軒醫生表示,診斷哮喘可透過量度肺功能(肺功能測試或呼氣測試),以評估氣流受限的嚴重程度。肺功能測試量度包括「最高流速」(一秒鐘用力呼氣肺容積,FEV1),患者盡量吸氣然後盡量用力及盡快呼氣時,在第一秒鐘內呼出的空氣容量,以及用力肺活量(FVC),患者盡量吸氣然後盡量用力及盡快完全呼氣時呼出的空氣容量,兩者均以升為單位。


至於嚴重哮喘,可定義為儘管患者使用大劑量的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再配合第二種控制藥物和/或口服皮質類固醇治療,但哮喘病情仍然「不受控制」。診斷時,醫生會先排除其他疾病來確認哮喘,再區分嚴重哮喘和輕度哮喘,最後確定嚴重哮喘病情是否受控制。


最新研究指不受控制嚴重哮喘死亡率高2.3倍


石嵐軒醫生引述2022年的一個法國大型研究,比較哮喘患者與一般人的疾病負擔。該項研究分析了16,588名哮喘患者,其中739名患有嚴重哮喘。結果發現嚴重哮喘患者2年死亡率比一般人高2.3倍。同時,有65%的嚴重哮喘患者因急症入院及住院。另外亦有不同的研究發現,相對一般哮喘患者,嚴重哮喘患者發病率及死亡風險均較高。重度哮喘患者病情加重的可能性是輕/中度哮喘患者的 5 倍。因此嚴重哮喘不能輕視。


石嵐軒醫生指出,雖說嚴重哮喘患者發病率及死亡風險均較高,但有三大策略可降低相關風險,包括藥物、自我管理及生活模式三方面。首先,哮喘藥物可分為即時舒緩及長期預防兩大類,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調校藥物組合及劑量,以達致最佳療效。大部分治療哮喘的藥物都是經吸入的途徑,使藥物直接到達肺部,讓藥物較快發揮效力,減低副作用。吸入器有多種類型包括壓縮吸入器,乾粉劑和輕霧吸入器等。病情嚴重時,口服藥物亦可與吸入式藥物一同使用,從而更有效控制病情。雖然大部分患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達至完全控制哮喘的無症狀目標,可是約有3-10%患者屬於嚴重哮喘,即使給予最高劑量藥物仍持續出現嚴重症狀,急症發作時可危及生命,故醫生會考慮處方生物製劑予這類患者。哮喘藥

 

 

物種類五花百門,各有特性及方便之處,亦可以混合使用。但每位患者情況不一,不正確地使用會影響病情控制。患者應向醫護人員查詢藥物種類、使用方法及劑量。以下是哮喘藥物的分類及作用:


Screenshot 2023-04-27 at 7.43.24 PM.png


患者的自我管理助控制哮喘


除了藥物,其他兩大策略當然亦十分重要。石嵐軒醫生講解藥物策略後,呼吸系統科專科護士兼前香港呼吸系統科護理學院主席列碧琪繼續解說其餘兩大策略。「過去有不少報導發現,不少需要使用吸入式氣管舒張劑的患者會用錯吸入器。錯誤使用吸入器會影響藥效。吸入藥物種類繁多,患者需要由呼吸系統科專科護士持續教育,評估和跟進。除了正確使用吸入器之外,規範化的自我管理對改善哮喘病情相當重要,患者須明白及接受哮喘是長期病,與醫生商討長期控制病情方案及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內容包括藥物依從性、對病情變化做出正確處理、準確判斷疾病危險程度,以及藥物吸入裝置技巧。定時記錄『哮喘日記』和哮喘控制程度(ACT),均可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另外,一秒鐘用力呼氣肺容積(FEV1)除了可助醫生診斷哮喘外,亦可助判斷哮喘是否控制得宜、監察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並及早發現哮喘的惡化情況。


根據全球哮喘防治指引,控制哮喘程度分以下等級:

Screenshot 2023-04-27 at 7.44.39 PM.png


列碧琪提醒,哮喘症狀多變,所以應密切紀錄及留意病情變化,不要忽視任何徵狀。如果出現以下任何哮喘嚴重徵狀,應立即求醫:

l   止喘/救急藥物療效持續時間不長或完全無效果,呼吸仍然急促、困難

l   說話困難

l   口唇或指甲發灰或藍

l   呼吸時鼻翼煽動

l   呼吸時肋骨和頸部皮膚凹陷

l   心率和脈搏非常快

l   行走困難


做好自我管理以外,列碧琪亦分享了幾個生活小貼士,包括正確使用吸入器;如何知道哮喘不受控制;如何減少哮喘發作;做適量運動,尤其帶氧運動,以增強心肺功能,以及戒煙和避免吸「二手煙」。哮喘不受控制的跡象,包括難以安睡;持續咳嗽或呼吸困難;運動時或日常體能活動(如上樓梯)經常觸發哮喘;需要使用支氣管舒張劑的次數增多;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後情況沒有好轉;一秒鐘用力呼氣肺容積(FEV1)讀數下降;早、晚的一秒鐘用力呼氣肺容積(FEV1)讀數相差很大,如出現以上跡象必須注意,

 

若想減少哮喘病發,患者要確保能正確使用吸入藥物,按照醫護叮囑的頻率使用;定時到診赴約;最好不要飼養寵物,如貓、狗、雀鳥等;不要在屋內放置有強烈氣味的東西,像香水、燒香燭或香薰油等;在天氣潮濕時使用抽濕機或冷氣機,以保持室內乾爽,減少霉菌及塵埃蟎的滋生;於適當時候注射流感疫苗,並提防被感冒病人傳染;避免接觸各種致敏原,如塵蟎的排泄物;照顧心理健康;外出時帶備哮喘快速緩解藥物和適當衣物如頸巾及外衣;留意天氣、氣溫的轉變,以及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嚴重患者分享患病歷程

最後,嚴重哮喘患者馮先生分享了他的患病歷程。十多年前,當時年約55歲的馮先生突然咳得很厲害,一星期内連續求醫四次也未見好轉,家庭醫生只說是氣管收縮。終於有一晚馮先生忍受不了便去了急症室,當值醫生表示他有嚴重哮喘,十分危急,即時要用呼吸機又要嗅氧氣,服了很多藥,幸好十幾日後跨過了鬼門關,病情終於穩定下來可以出院。

 

「出院後醫生給我處方很多藥物,有吸氣劑、類固醇、救命藥等,我都乖乖用藥,但對病情沒多少幫助。之後三、四年我成了醫院常客,每年都出入醫院十次八次,曾經一個月內住院廿多日。一般病人覆診期三個月、六個月,但在我病情最嚴重的時候,覆診期是一星期一次,由此可知情況有多壞。」馮先生邊感慨邊說。

 

馮先生更戲稱自己久病成醫,差不多病發時自己就會感知到。「那種呼吸不到、猛咳和喘氣的感覺,就像溺水一樣,每次都覺得快死了。我自己獨居,有一次咳到暈過去,醒來後才知道害怕,甚至開始準備身後事。因為哮喘隨時發作,就如有一個計時炸彈在身上般,不知何時會爆炸,我開始抑鬱和焦慮,曾有幾晚喘得太犀利太辛苦,真的想打開窗跳落去。最後醫生轉介我去精神科,要服用抗抑鬱藥。」

 

醫生指出其中一個引發馮先生哮喘的原因,是他住在公屋低層,每到春夏交接季節,木棉花絮飛來飛去,令他的哮喘病發更嚴重更頻密。「幸好醫生為我找到社工幫忙,幾年後搬去了其他區的公屋高層單位,病發真的少了。直至兩年前,醫生表示我的病情適合使用生物製劑,問我願不願意嘗試,本來藥費很貴我無法負擔,醫生便幫我申請基金資助。記得注射生物製劑第一針前幾天,我很不舒服,感覺是哮喘快將發作。在醫院打了第一針後步行回家,只行了一半路程便感覺很不一樣,好像變了第二個人,之前的不舒服完全消失,簡直不相信這樣神奇。」

 

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可獲第二生命

回憶從前,馮先生行幾步就要停下休息一會,現時身體大好,甚至可以幫忙照顧一位長者。「自從用了生物製劑我沒再入院,發作次數少之又少。我合共注射了27針生物製劑,變回一個正常人,人生再有希望。真的想不到一隻藥就完全改變我的人生,真要多謝醫生和同醫護人員的幫忙,給了我第二條生命。」

 

馮先生以他的經歷與同路人分享,忠告他們要聽醫生指引,要依時服藥,即使有好轉也不能鬆懈。「還要戒煙、戒酒、避開致敏原。我現時做水療運動,對身體有幫助。同時,做好病人本份,記下自己的情況,與醫生好好溝通,也十分重要。」

 

其實每個哮喘患者都有機會像馮先生一樣,獲得第二生命。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加上三大策略,死於哮喘病發的悲劇便會永久閉幕。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